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本地新闻 >【陕西】西安海绵城市

【陕西】西安海绵城市

时间:2017-07-18     来源:大秦之声     阅读:37331

今年7月4日上午,西安市暨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动员大会召开,总投资约200亿元的62个海绵城市项目集中开工。小寨区域是西安城南部的中心区域,曾是西安“看海”之地。2016年7月24日晚,一场暴雨导致西安城区多处积水严重,小寨十字因积水道路堵塞,雨水倒灌地铁小寨站,车站临时关闭。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等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水弹性城市”。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期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城市公共服务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陕西】西安海绵城市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图片来自西安市城建委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批建

2016年9月20日娄勤俭书记在《7·24暴雨消灾区域内涝灾害有关情况》上批示“可将周边学校等单位的绿地、蓄水、排水系统性规划”。

2016年10月24日小寨区域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完成。

2017年3月10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小寨区域海绵城市PPP项目实施方案》。

2017年3月14日,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PPP项目公开招标。

2017年7月4日,小寨区域62个海绵城市项目正式开建。

海绵城市怎么建设,效果如何?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范围东至西延路-雁塔南路、南至丈八东路、西至太白南路、北至南二环,建设总面积20.15平方公里。

【陕西】西安海绵城市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分区规划 图片来自西安市城建委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通过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海绵化改造、排水管网提标、雨污分流改造和超标雨水蓄排设施等建设,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包括新建4处多功能地下调蓄库和4处调蓄池(改扩建丰庆湖,恢复观音庙地下调蓄库功能);改造17条雨水干支管、新增2条雨水干管渠和1条截污干管;改造市政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改造26处建筑小区;改造24处公共绿地广场、新建9处地上渗透塘等。

西安城乡建设委员会综合协调处处长刘高波说,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采用的是PPP模式,项目建成后由第三方机构评估,与预期效果作比较后通过工程考核评估的成绩来付费。

无收益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还要做?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并非首例,早在2015年4月,西咸新区就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目前,工程效果已经显现。西安地区年降水量平均约600毫米,按照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79平方公里计算,雨水可收集量为4400万立方米。如果全部利用,按4元/立方米计算,每年可节省约1.8亿元。

【陕西】西安海绵城市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预期效果 图片来自西安市城建委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项目建成后,区域雨水管渠系统排水能力提升至5年一遇,城市内涝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由现在的38%提升至80%,城市热岛效应会有所缓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袁宏林说,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方式减少降雨季节的地面径流,缓解内涝发生几率,提升雨水资源化的利用。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它的“红利”最终会造福老百姓。储水、存水、对雨水的再利用也会进一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改善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对水资源的有效储存、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初步尝试,减少强降雨对城市影响,有效利用雨洪服务城市。

绿建第一直播-骏绿网


标签:
海绵城市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