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设传来喜讯——全球领先的飞机维修、修理和大修解决方案供应商港机集团旗下厦门太古位于该机场的全新飞机维修机库,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铂金级认证,成为美国以外首个获此最高级别认证的飞机维修设施。该机库预计于2026年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民航飞机维修机库,并将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打造“绿色机场”标杆、冲刺“零碳机场”目标再添关键砝码。
据了解,厦门太古翔安国际机场维修基地(以下简称:太古翔安维修基地)总占地面积达53.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9.23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全面投入运作。该基地采用中轴设计,以主通道连接两个维修设施和附属建筑以便利物流管理和物料运输,并备有可灵活容纳各种飞机机型的停泊空间。该设施配备了太阳能板、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先进的废水和废气处理系统等可持续发展措施,以及促进仓库管理和全天候将物料运输至机库维修泊位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确保新基地以最高效率和最大节能运营。
“这项殊荣彰显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在运营中为可持续实践树立新行业基准的决心。”港机集团行政总裁邵瑞德表示,凭借可提升运营效率和显著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智慧建筑和飞机维修技术,位于厦门的新机库不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跨度机库,亦将成为最节能技术最先进的机库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太古翔安维修基地的绿色实践并非个例,而是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全局绿色建设的缩影。
自规划建设以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便以为“绿色机场”标杆和“零碳机场”为目标,从多维度构建绿色低碳运行体系:T1 航站楼拿下绿建三星认证(设计阶段),其热工性能较国标提升20%;22.9MW光伏发电系统覆盖航站楼指廊、货站等区域,其中航站楼屋面光伏系统年发电量约1300万度,规模居国内首位;9万冷吨小时水蓄冷系统结合高效机房技术全年可节电450万千瓦时;机场新购特种车辆除消防、救护按50%使用新能源车辆外,其余均按新能源车辆购置,并在机场全域设置1399个充电桩。飞行区建设169套地面空调和240套400Hz电源进行APU替代,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25万吨;海绵城市设计结合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幅降低市政用水需求;再加上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的统筹调度,机场绿色生态闭环已初步形成。
随着太古翔安维修基地等关键设施的逐步落地,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正加速从“绿色规划”走向“绿色实践”。未来,这座集全球绿色标杆设施与全链条低碳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机场,不仅将为旅客提供更环保舒适的出行体验,更将为全球机场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推动航空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